-
<正>当前,北半球冬小麦正在返青、玉米春播季节将至,巴西第二季玉米播种接近尾声、大豆收获进度加快,全球农业生产整体较平稳,需关注以下三方面动向。一是大宗农产品供需普遍宽松。除小麦、玉米和食用植物油供需趋于紧平衡外,粮棉糖肉乳等大宗农产品供需普遍较宽松。二是国际农产品价格以跌为主。猪肉、羊肉和禽肉价格上涨,大米、小麦、玉米、大豆、棉花、食糖、牛肉和乳制品价格下跌。2月联合国粮农组织(FAO)食品价格指数环比上涨1.6%、同比上涨8.2%。三是美国随意加征关税威胁全球农产品贸易。近期美国对钢铝、汽车等产品和多国商品随意加征关税,招致我国、加拿大等国对包括农产品在内的美商品加征反制关税,欧盟也拟针对美农产品采取反制措施,对全球农产品贸易形成冲击。
2025年05期 No.553 133-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7K] [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正>中国乌干达南南合作项目为蚕农创造新机遇在乌干达维多利亚湖北岸葱翠的山丘间,一项新兴产业正破茧而出。年轻经理人瓦伊斯瓦.阿格雷.穆比鲁瓦正静待其发展成熟,以期将产品远销海外市场。瓦伊斯瓦任职的赛雷斯纺织有限公司于2019年修建了大型库房,里面的蚕与蚕茧数量与日俱增。瓦伊斯瓦正等待一台缫丝机的到来,届时乌干达的丝绸出口业务将正式启航。联合国粮农组织(FAO)与乌干达政府和中国农业农村部共同实施南南合作项目,桑蚕养殖仅是其中众多举措之一。乌干达得天独厚的温度、湿度条件非常适合种植桑树,而桑叶是蚕唯一的食物来源。想要养蚕,农民除了需要几英亩土地种植桑树外,还需配备木质蚕床,以及能够将室内温度维持在27℃左右的茧房。待到桑树成林、蚕种入室,便可开启这项利润丰厚的产业:在中国市场,每千克蚕丝售价可达50美元。事实上,当地农民从事养蚕业的收入,可比种植玉米等传统作物高出十倍之多。
2025年05期 No.553 137-1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8K] [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明霞;
<正>根据美国农业部2025年4月《世界农产品供需预测报告》,2024/2025年度世界主要农产品供需预测结果简述如下。1谷物2024/2025年度世界谷物供应量将达36.22亿吨(表1),较2023/2024年度估算值增加912万吨,比3月预测值上调231万吨。2024/2025年度世界谷物产量将达28.28亿吨,较2023/2024年度估算值增加839万吨,比3月预测值上调233万吨。2024/2025年度世界谷物消费量将达28.62亿吨,较2023/2024年度估算值增加4288万吨,比3月预测值上调82万吨。2024/2025年度世界谷物贸易量(1)将达4.92亿吨,较2023/2024年度估算值减少2277万吨,比3月预测值上调330万吨。
2025年05期 No.553 139-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4K] [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赵若君;刘淑慧;
<正>摩洛哥地处非洲西北部,是充满异域风情的阿拉伯国度,享有“欧洲后花园”之美誉。摩洛哥自然资源丰富,加之地理位置独具优势,为农产品生产和贸易发展奠定了基础。2014-2023年,摩洛哥农产品贸易额从106.7亿美元攀升至184.8亿美元,年均增长率达5.7%。作为非洲唯一与美国缔结自由贸易协定的国家,摩洛哥农产品贸易有哪些特点,与中国的农业贸易合作又蕴藏何种潜力呢?1非洲首屈一指的渔业生产大国摩洛哥海岸线绵延1700余公里,加那利寒流沿海岸奔涌,致使海底淤泥上涌,滋养物质富集,这为摩洛哥水产养殖业的蓬勃发展创设了无与伦比的条件,使摩洛哥成为非洲最大的水产品生产国。该国众多渔业企业与发达的海运网络,为海产品出口开辟了通途,经加工后的海产品主要出口至欧洲地区。
2025年05期 No.553 143-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3K] [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高芳;
2024年,农业农村部对外经济合作中心开展了“农业对外合作40年的历程与发展”主题征文活动,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和积极参与。现将部分获奖文章予以公开发表,以兹鼓励。
2025年05期 No.553 145-1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1K] [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何小伟;徐奕涵;刘婧;梁瑞;
构建多层次农业保险体系是当前中国农业保险发展的重要方向和任务。近年来美国养殖业保险规模大幅扩张,养殖业保险产品层次不断丰富和完善,其发展经验对中国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本文梳理了美国养殖业保险产品的发展历程,剖析了美国四类主要产品的运行机制,并对不同产品的特点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从价格保险向收入保险转型升级是美国近年来养殖业保险发展的趋势;虽然不同养殖业产品的保险标的可能一致,但其保障责任呈现出不同的层次,能满足养殖者多样化的需求;无论是美国的牲畜价格保险还是牲畜收入保险,都充分利用了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基于此,本文提出积极探索养殖业收入保险、完善产品设计、优化“保险+期货”模式、加强信息共享等建议。
2025年05期 No.553 5-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0K] [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李文启;牛健敏;
为探索气候变化及气候适应性措施对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本文基于2004—2022年地级市气象与农业生产数据,从资本、劳动力和环境要素角度,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分析了气候变化、气候适应性措施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气温偏差增大与降水偏差增加显著降低了农业全要素生产率。从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分解看,技术效率改进与规模效率的损失较大。机制分析表明,气温偏差增大导致干旱程度增加、劳动力效率损失,但并未导致农业资本损失;降水偏差增加导致洪涝灾害、农业资本损失,但并未导致劳动力效率损失。调节效应分析发现,高标准农田建设、农业社会化服务以及农业保险均减弱了气温偏差增大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不利影响,其中农业保险的影响存在跨期效应;农业保险减弱了降水偏差增加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不利影响。
2025年05期 No.553 29-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4K] [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徐海俊;李小山;施震凯;
本文使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库,实证检验了数字营商环境优化对农民收入水平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营商环境优化可通过促进农村产业数字化升级和非农转移提升农民收入水平。异质性分析发现,数字营商环境对农民收入水平的增收作用在高收入阶层农户中更为显著,并且在农户收入的各项来源中,数字营商环境优化对农户的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和资产性收入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对农户转移性收入的影响不显著。扩展性分析发现,农民数字素养水平存在双重门槛,在较低的农民数字素养条件下,数字营商环境对农民收入的影响不显著,而在跨越单一门槛后,数字营商环境对农民收入水平的促进作用呈阶梯递增特征。
2025年05期 No.553 42-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3K] [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刘文;李啸林;梅冬;宋帅;
发挥农业多功能性是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乡村产业兴旺的必要途径,对促进中国乡村全面振兴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禀赋条件—时代要求—目标导向“三位一体”的分析框架,分析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农业各功能和多功能性的历史演变,并将农业多功能性的历史演变划分为:发挥农产品供给、经济发展和社会保障基础功能(1949—1978年),向生态涵养、休闲旅游功能不断拓展(1979—2012年),文化传承与生态保护并重、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2013年至今)三个阶段。本文发现,农业多功能性遭遇粮食安全问题仍然存在隐患、农业生态涵养功能面临威胁、农业休闲旅游功能拓展低端、农业文化传承功能拓展失衡的实践困境,提出了以粮食安全为底推进农产品供给功能坚实稳固、以生态为基促进农业生态涵养功能加快转化、以田园风光为韵推进农业休闲功能高端拓展、以文化为魂促进农业文化传承功能有形延伸的发展路径。
2025年05期 No.553 56-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7K] [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莫家颖;王玉静;黎东升;
农民增收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核心之一。基于浙江省11个地级市34个行政村的812份调查数据,本文实证分析发现区域公用品牌发展对农产品销售收入有显著正向影响。以县域平均坡度作为工具变量控制内生性问题,该结论依然成立。机制分析发现,区域公用品牌不仅存在品牌溢价的直接增收效应,而且通过激励农业组织化、销售数字化和经营多元化,促进农户收入的增长,并显著增加了村民对共同富裕的正向预期。进一步异质性分析,普通农户与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类型的区域公用品牌增收效应都显著。同时,相对于新迁入的农户,本地与回流人群的增收效应更显著。乡村建设越完善、集体财务越透明、存在领军人物引领示范的乡村,区域公用品牌发展的农户增收效应越显著。据此,建议加强村集体干部与党员的引领示范,并将电商销售、参与农业组织化和多元化经营作为区域公用品牌建设的补充和延伸,通过抓特色多渠道的区域公用品牌建设为村民带来更多的销售增长与收入提升。
2025年05期 No.553 69-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8K] [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田菊会;谢沁岭;蔡海龙;
绿色生产对农药投入提出减量化要求,完全成本保险可能影响农户农药投入决策。本文利用河南省、山东省和四川省玉米种植户的微观数据,实证检验完全成本保险对农户农药投入的影响效应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购买完全成本保险使农户显著减少单位面积农药投入量;(2)机制分析表明,完全成本保险通过改变农户风险态度,使其减少单位面积农药投入量;(3)进一步研究发现,完全成本保险保障水平越高,越能使农户减少单位面积农药投入量;(4)从风险感知程度和兼业程度进行异质性分析表明,完全成本保险对风险感知强的农户和纯农户农药投入的减量效果更显著。据此,应继续加强完全成本保险的覆盖面,促进农药减量使用,但应优化农业保险产品设计,防止道德风险问题的进一步激化。
2025年05期 No.553 82-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5K] [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谢薇;陈琛;王立群;
农业资源错配是农村经济发展受阻的重要原因之一,缓解要素错配、提高农业要素市场化配置水平是实施乡村全面振兴战略的关键。在农业数字化背景下,本文采用全国2010—2020年县级非平衡面板数据,运用多时点双重差分法实证分析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政策对农业资源错配的作用、机制及异质性影响。研究发现:(1)这一政策对农业资源要素错配有显著的缓解作用,且这一结果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2)在机制检验中,政策效应主要通过提升县域创业活跃度、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两条路径缓解农业资源错配;(3)异质性分析发现,政策效应缓解错配的作用仅限于中西部和脱贫县。据此,应重点完善相应的传导机制,并根据当地农业特色,制定精准化、差异化的推广策略,借力电商协同推进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乡村全面振兴。
2025年05期 No.553 95-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3K] [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吴祥民;徐凤增;朱利敏;
乡村旅游在国家战略实施中具有重要作用,而县域层面的乡村旅游治理则居于承上启下的特殊地位。本文选取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贵州省遵义市桐梓县作为典型案例,从协同学理论视角分析县域乡村旅游目的地治理体系的形成过程,剖析各个子系统之间的协同效应及协同特征。研究发现:县域乡村旅游目的地治理体系包含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公众等多个子系统,子系统的数量以及各个子系统之间自组织演化过程具有动态性;县域乡村旅游目的地治理体系协同演化过程中,不同阶段推动系统自组织演化的控制参数呈现阶段性特点,依次为市场需求、示范县建设、土地政策和市场竞争。同时,各阶段都在交叉利益这一序参数的引导下实现自组织演化,形成新的有序结构;县域乡村旅游目的地治理体系的系统性、内外双向开放性特征,以及多元主体之间存在的非线性关系,要求通过沟通协商和平等对话的方式来实现治理目标。在县域乡村旅游目的地治理体系中,多元利益主体间的互动呈现出竞争与合作并存的复杂态势,必须构建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公众等子系统之间既合作又竞争的良性互动关系。上述三个方面可成为县域乡村旅游目的地治理体系建设的逻辑依据和实践对照,为类似的县域乡村旅游目的地提供治理方面的见解。
2025年05期 No.553 107-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43K] [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杨舒喻;温亚利;
乡村绿色产业是加快乡村产业振兴、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本文聚焦国家公园严格保护约束下的产业发展模式,为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协调困境提供破解之法。基于“两山”理论,本文构建了“生态约束-产业升级”的分析框架,选取武夷山国家公园为典型案例区,运用2024年获取的675份入户调研数据,采用包含乡(镇)固定效应的普通最小二乘法(OLS)回归模型,系统分析了在生态保护刚性约束下茶叶经营主体如何通过单位产品价值提升替代传统规模扩张路径实现家庭增收,并进一步探讨了效益提升、收入增长对茶农参与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公园建设主动性的促进作用。研究表明,茶叶种植规模扩大与家庭经营性收入增长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在国家公园内对茶叶种植面积严格管控背景下,微产业链延伸、品质提升、品牌营销、产业集聚、政府支持,均对产业提效增收产生了正向促进作用。同时,茶叶溢价带来的经营性收入增长显著增强了农户参与国家公园生态保护活动的积极性。基于区位特征的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国家公园周边茶园种植规模对经营收入的正向影响略高于公园内部,但差异并不显著。
2025年05期 No.553 120-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3K] [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本期数据